我国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的实践研究

陈诗铭

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运动健儿在各种国内、国际比赛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是每年退役的运动员数量不断增多,而高水平运动员退役的就业问题已然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尤其是一些冷门、普及度不高的项目,比如说举重、摔跤、皮划艇、自行车等等这些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差强人意。这些问题是一个现实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果没有畅通的安置渠道,势必会导致大量推运动员在对长期留置。占用了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对于优秀运动队的长态、稳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应当进一步做好高水平运动员的退役就业工作,使得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得以消除,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当前的训练和比赛之中。

1 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的现状

1.1 退业安置现状差强人意

当前我国有很多高水平运动员在退役之后并没有及时地安置工作,长此以往,势必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产生负面影响。周庆生(2019),在其发表的《从无情退役到有情安置:对退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指出2018年,我国在安置的退役高水平运动员将近4000人,相较于2017年增长了4.6%。这一部分群体在现役的运动员群体中占到的比例达到了15%。像陕西、广西、广东、浙江、天津、上海等地区,退役待就业的高水平运动员数量,占总体高水平退役运动员数量的20%左右。也就是說,每5名退役的运动员中就有1人待就业.因为退役运动员待分配年限的拖延和分配率的不断下降,使得运动队的发展和稳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2 就业方向不断变化

戴艳、吴学毅(2018),在其发表的《浅析退役运动员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一文中指出,当前退役运动员在退役之后有21%的运动员能够从事自身专业相关的行业。有9%的退运动员能够到学校任教。在企业就值得高水平运动员所占比例将近30%。在事业单位任职运动员占据的比例在15%左右。还有一些退役运动员会选择自主创业。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只有不到一半的退役运动员会在事业单位、学校和体育系统从事相关工作,而大部分退役运动员再从运动队退役之后,会从事和本专业无关的工作。

1.3 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渠道少

就当前高水平退运动员就业现状来看,受自身条件的影响,对这些运动员的安置渠道较少。当前,针对退运动员的安置渠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运动员上大学,对就业渠道进行拓宽;其次是资金补偿自谋职业方式;最后是组织进行解决。当前我国体育事业较之以往取得了迅猛发展,而运动员这一职业比较特殊。这些运动员在运动队期间,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我国和省市争得了很多荣誉。但是这一群体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现今的社会就业趋势,他们对自身的未来工作有较高的期望,并没有全面考虑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又对社会就业认知缺乏准确定位,但是很多单位并不需要这些退役运动员,导致了这些运动员就业现状和期望的落差产生。

2 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的有效策略

2.1 加强政策性安置

政府部门应当将对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应当构建省、市两级政策性安置工作网络体系,这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退役再就业工作的有效展开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应当意识到退役运动员的工作安置,政府政策性推荐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然占据着较大比重。另外,应当针对这些运动员在就业之后的实际困难进行有效解决,要为他们的就业再失业提供相应的保障,可以说政策性安置是当前解决退运动员再就业的一个有效路径。

2.2 鼓励运动员继续教育

很多高水平运动员长期在外比赛集训、从事运动训练,对于文化知识不能系统的学习。他们接受的文化教育不成系统、支离破碎。通过引导退运动员继续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得运动员自身的文化素养得以提升,进而为之后踏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这些运动员从高校毕业之后,可以以高校毕业生的方式分配就业,对于退役运动员就业压力的缓解有着促进作用。政府部门也应当针对运动员继续教育颁布优惠性政策,比如说自考免试、组织推荐等方式进入高校进行学习。

2.3 展开职业技能培训

国家体育教育部门指出,针对当前的高水平退役运动员,应当有效地展开职业技能培训。基于当前劳动力市场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保障高水平运动员的退役再就业工作有效展开。针对退运动员展开的职业培训,可以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等。应当对定向专业实践课程的内容进行增加,关注实用技术的培训,以短平快的手段对退役运动员进行培训,缩短就业时间。并对企业用工特点进行深入探究,让这些退运动员能够有一技之长,符合用人单位要求,进而对当前退运动员就业压力进行减轻。

2.4 提倡自谋职业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自谋职业在此背景下得以确立、产生和发展。当前,针对退役运动员进行的自谋职业已经由运动员自发的自谋职业,向政府一次性给运动员付退役安置费转变。当前有很多退役动员通过自谋职业而下海经商,并取得辉煌成绩。有走出国门在国外发展的,也有进入演艺圈的,有加入到体育记者行列的,还有通过办各种培训学校发展经营的。鉴于此,政府部门和运动队也应当鼓励退运动员进行自谋职业,这也是解决当前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压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3 结语

总而言之,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是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的特殊产物,也是社会大环境和竞技体育机制相矛盾的产物。只有将这一困难有效解决,才能够使得我国体育事业得到长远发展。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应当基于退役运动员后顾之忧的解决这一核心目标为基点,一方面要对我国经济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考虑,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部门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全社会也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如此才能够保障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渠道得以拓宽。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渠道

四个聚焦保障高水平安全江苏安全生产(2024年3期)2024-04-10 09:01:20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中国外汇(2022年12期)2022-11-16 09:10:38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2:32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6期)2022-07-13 02:43:36书业如何拥抱新渠道?出版人(2021年11期)2021-11-25 07:34:04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中国外汇(2019年23期)2019-05-25 07:06:22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体育教练员(2017年2期)2017-07-31 19:09:34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2期)2016-12-01 04:06:54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5:59山西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发展研究梧州学院学报(2015年3期)2015-02-28 17:55:17

当代体育2020年12期

当代体育的其它文章健美操教学中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游戏设计与应用疫情期间居家体育锻炼对人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影响足球改革背景下校园足球发展的优化路径模拟训练法在云南大学女子排球队赛前训练的应用策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排球课程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