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之间丨想来京都看一场平安贵族的风雅"世界杯"吗?

这项来源于中国的古老球戏,自公元7世纪随着佛教一起传入日本,渐渐也有了本土的特色。公元645年大化改新,传说就是因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相遇在飞鸟寺的一场蹴鞠而得以促成。自此到平安时代,上至天皇下至公卿贵族吸粉无数。镰仓时代盛行于武士阶层,江户时期开始渗透到庶民之间,明治维新时一度绝迹。明治38年(1905),在天皇御令之下创立了蹴鞠保存会,使其作为无形文化遗产维系至今。

如现在的球星一样,当初的蹴鞠场上也成就了许多熠熠生辉的名足。平安末期藤原成通在清水舞台一“蹴”成名,是被人所传颂的“蹴圣”。同时代的藤原赖辅被称为“无双达者”,其孙飞鸟井雅经和难波宗长分别创立了飞鸟井流和难波流,即是“蹴鞠道”。镰仓时代的源赖家、源实朝,室町时代的足利义满、足利义政,战国时代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都可谓是蹴鞠名将。如果举行一场历史人物的蹴鞠世界杯,以上这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毫无疑问应该都在首发阵容之列。

《千代田之御表 蹴鞠》明治30年 丰原周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国内的历史剧和日本的大河剧中,蹴鞠的场面并不少见,也许大家会对呈现出来的不同规则有所惊讶。其实蹴鞠发展到唐朝玩法多样,既有传统的双方对战,也有围成一圈以传递为主的白打形式,而日本的蹴鞠就与后者类似。跟足球比赛的激烈比分相区别,日本的蹴鞠比赛总的来说要平和很多,并无胜负之分,关键是让对方能够轻易接到鞠并顺利地继续踢出去,才是为蹴鞠之道。通常以8人或6人为一组,10-15分钟为一局。

看了以上介绍,各位或许要问了:除了在电视上,哪儿还可以看到现场呢?那你算是问对地方了,在京都就有一些与蹴鞠大有渊源的神社,每年都会有相关的祭典活动。

每年1月4日的下午,在下鸭神社境内会举行正月例行祭典 ——蹴鞠始。由身着蹴鞠传统装束的蹴鞠保存会人员进行实力演绎,完美再现当初宫中贵族们的风采。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足球协会的标志八尺乌,就是下鸭神社的祭神贺茂建角身命的化身。2014年巴西世界杯到来之际,著名球星中田英寿曾特地身着蹴鞠装束出席了下鸭神社的蹴鞠奉纳,以此祈愿日本足球队创造佳绩,并在此后把授予的鞠、神龛和御守带到了巴西。

2月11日为日本的建国纪念日,这一天在上贺茂神社会举行祈愿国泰民安的纪元祭。孩子们奉纳上剑道和空手道表演,以及由蹴鞠保存会奉纳上精彩的蹴鞠。

白峰神宫每年4月14日(春季例大祭)和7月7日(精大明神例祭)会由蹴鞠保存会进行蹴鞠奉纳。白峰神宫所在地就是蹴鞠道的宗家飞鸟井家的宅邸原址,尊为“鞠神・全部运动的守护神”的精大明神被供奉于此,纪念蹴鞠保存会成立100周年的蹴鞠碑于2003年被立在境内。不仅是足球选手,棒球、篮球、排球等相关运动选手都经常过来参拜。除了选手们奉纳的提灯之外,境内随处可见到被奉纳的各种类型的球,其中不乏在奥运会、世界杯等赛事中使用过的官方用球,在拝殿还能看到日本足球队的大幅海报。

(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让广大球迷热血沸腾的世界杯每四年才举办一次,而这平安贵族的蹴鞠“世界杯”,人们每年在京都都能有幸观赏。与那些必须要决一胜负的竞技比赛不同,蹴鞠始终是以“和”为贵。不强调输赢,重点在于要考虑到对方的立场,如此才能使鞠持久地被传递下去。这样的团队协作精神,对他人的关照之心,也许就是蹴鞠之所以为“道”的内核所在。本届世界杯的赛场之上,或许你已经捕捉到了这样的感动瞬间。

编辑 蛋糕 摄影 松村 设计 Lindy

▲点击观看视频《京都居酒屋——八百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