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用这样的解释化解了当前的危机,但如果在以后的签约中,将离校和未按时返校列为严重违反校规,下次足协又该如何处理?难道真的让球员家长承担这笔天价赔偿?
恒大足校的事件,再次暴露出中国足协在青训补偿制度上的缺失。在欧美足球强国,关于球员青训补偿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了俱乐部应付的补偿金额。虽然中国足协制定了相关政策,但缺乏机构来进行有效实施,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球员青训补偿往往远超其身价,使新球队难以承担。
2023年12月,中国足协对青训补偿额度进行了调整,将中超球员的标准从50万元降低至20万元/年,中甲球员则从25万元降低至7万元/年。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内球员多以自由身转会,尽管相关额度有所减少,各支球队依然难以支付动辄百万的青训补偿费用。例如,河南队新签的李星贤,8岁入学恒大足校,19岁时加盟河南队,按照培养年限计算,河南队需支付的青训补偿费为86万元。
这笔费用并非转会费,而是依据足协规定的青训补偿费,但这样的价格实在合理吗?(由于广州队已解散,且他在15岁便进入一线队,现在仅需支付恒大足校6万元的培训费。)
显然,多数青训球队几乎未能收到过青训补偿,若有这些补偿,广州队也不至于解散。或许,恒大足校提出天价赔偿的原因正是如此。
青训是足球发展的根基,必须推动和完善中国的青训体系:一方面,应确保青训机构的利益,使其能独立且持久地生存;另一方面,也应考虑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现状的补偿标准,并强有力地推动制度的落实。
期待足协能够妥善处理相关问题,避免将矛盾最终推给家长,这样不仅会破坏辛苦培养出来的青训氛围,还会让那些支持孩子踢球的家长们感到气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